6月10日至11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鲁姓文化发展并肩论坛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何保安,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鲁占灵,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鲁玉秀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各地的鲁姓代表50余人参加。开幕式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副秘书长鲁振坡主持。
首先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副会长鲁广群致辞。他讲到,首先,我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向各位家人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感谢各位的光临,也感谢各位家人们对此次会议的支持和关注!
鲁广群说,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为推动姓氏文化更好的发展,对鲁姓委员会的工作重新安排分配,再则是组织鲁姓文化论坛加强文化交流,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核。通过这一活动,让鲁姓文化更广泛的传播,延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开拓鲁姓文化,我们邀请众亲共同探讨交流。鲁姓是中国古老且著名的姓氏之一,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和探索,我们对鲁姓文化有了些深入的了解,对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更深入的学习,从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刻认识到姓氏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也更愿沉浸其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微薄之力。
鲁广群说,希望此次论坛成为推动鲁姓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动力,通过深入的交流,开拓新的视野,致力于将鲁姓文化推广到更广泛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热爱传统文化这一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促进姓氏文化事业的发展。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姓氏文化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动力和凝聚力,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何保安讲话,并向鲁姓委员会赠送书籍《中州先贤何瑭》。
何保安讲到,鲁姓委员会在会长鲁占盈的带领下不仅走遍了河南,而且还积极的向省外发展,在文化宣传、寻根联谊等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其他兄弟姓氏委员会学习。姓氏文化首先要做好文化研究,通过研究把本姓的姓氏渊源、迁徙分布、郡望堂号、历史名人进行梳理和溯源。其次,要做好传承,通过姓氏文化研究,把家族⽂化中的好家风、好家训传承下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副秘书长鲁照阳做《鲁姓起源和鲁山渊源探究》报告。他讲到,鲁姓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她源于山东曲阜,因鲁国覆灭,鲁国贵族后人为纪念自己曾经的辉煌、记住过往的屈辱以国为姓!可多数世人不了解的是,鲁字的图腾在公元前2698年至前2599年,黄帝有熊氏,就在当今的河南省鲁山山下过着唯河鱼为食的生活,其以“鲁”字为氏族图腾,部落称鲁氏,史称古鲁国。鲁照阳讲到,周代鲁国有二,其一在河南鲁山县,史称西鲁,为武王在公元前1122年秋冬时节始封其四弟周公姬旦之封地,史称'周原(据史料记载位置大概为今河南洛阳东南一带)姬旦始称周公(前1122至前1116年周公在位6年)。都城鲁山,周公也呼鲁候,史称西鲁国。由于当时周公需在都城辅佐武王,不能亲自居往封地,便有长子伯禽代为居住封地,亦伯禽始居之鲁国;其二在山东曲阜,原商代奄国之地,人称东鲁,系周公东征践奄之后,周成王再封伯禽之国。所以鲁国与西鲁国是一脉相传延续的关系。鲁照阳讲到,周公旦被后世敬尊为“鲁氏始祖"!《路史》里把周代之前的鲁国定在今天的河南省鲁山县一带。周代封鲁国,初封在许田,而许国则为鲁国的附庸国,国名继承自周前鲁国。《春秋经》《左传》等春秋时期鲁、郑两国都有交换许田的记载,说明许田有周公宗庙。《诗经▪閟宫》记载鲁僖公收回许田,“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为印证。《左传▪隐公十一年》郑国主导诸侯“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说明许国属于鲁国,是鲁国的附庸国,即便是周公长子伯禽封鲁国(今山东鲁国)以后还归鲁国管辖。把周代初封鲁国定在鲁山县,是傅斯年先生《大东小东说》中根据《路史》《左转》的许田许国记录等以及当代地名附会而来的。鲁照阳讲到,西鲁国历史悠久,夏商时已存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曾为夏孔甲饲养龙鱼的刘累,为了躲避孔甲而迁居鲁县。《逸周书▪殷祝解》说夏桀也曾徙于鲁。商代甲骨文也有卜问'鲁受年'之类的卜辞。西鲁国可能是夏商时的一处重要方国。周初姬姓鲁国在鲁山一带立国约一二十年,到成王封国时,西鲁迁移山东,鲁国之名也随之而去。但是,鲁作为地名在当地一直保留至今。以上信息均已表明鲁姓本身源自于鲁山,况且鲁姓始祖“周公旦”最早的分封地也在现在的鲁山,西鲁国国都就是现在的鲁山。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副会长鲁兴表向大会讲解鲁姓会徽、徽章、会旗的创意。
随后,又举行了鲁姓文化发展并肩论坛。论坛由印象河南网管理中心主任、总编辑曲宁主持。
第一组邀请嘉宾为鲁文华、鲁松超。他们分别从家谱编修、鲁姓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第二组邀请嘉宾为鲁占灵、鲁玉秀。她们分别从家风家训的发掘、传承,以及家风建设对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享。认为家风、家训、家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风建设中,要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对其进行弘扬和传承,使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过程中,既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又能顺应新时代要求,发挥其培育时代新人的积极作用。
第三组邀请嘉宾为鲁兴无、鲁晓旭、鲁浩亮。他们分别从鲁姓文化、家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论坛结束之后,鲁姓委员会又组织与会嘉宾前往中牟县刘集镇“鲁公祠”参观考察。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副秘书长鲁照阳为大家讲解鲁太师祠的相关情况。鲁公祠,也称鲁太师祠,位于郑州市中牟县刘集镇鲁庙村。是为纪念东汉章帝建初年间中牟县令鲁恭所修,明、清朝均有重修。据《水经注清水》载:“(清水)乱流,东迳中牟宰鲁恭祠南”,即此。宋真宗赵恒朝陵经此,诏赠恭为“太师”,故又称“鲁太师祠”。
鲁恭,字仲康,东汉时期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据《重修鲁太师庙碑》载:“太师名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今咸阳市西北)人,少习鲁法,为诸儒所称举,拜中牟令,专尚德化,不令刑罚,善政而为殚犯,三异特著……迄今县西有遗庙焉……饰太师之仪容俨然,人敬而畏之。”
鲁恭于东汉章帝建初年间任中牟县令,他着重以道德风尚感化人,不依靠刑罚命令惩治人,遇有讼争,尽量说服,使犯法者自感愧悔,深受人民爱戴,境域大治,有"鲁恭三异"(蝗不入境、化及禽兽、竖子有仁心)的传说。后擢升司徒之职。乡民祀之。
(在院内残存的一块石碑上,刻有“鲁庙地方永免差摇碑记”等字样。)(在院外的一通石碑上,刻有“重修鲁公庙山门及广生殿碑记”,且落款可以看出此碑是乾隆年间所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鲁恭祠整个庙宇为四个分院,院内植有柏树,苍翠挺拔,郁郁葱葱,殿堂楼阁五十余间,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每年三月二十四鲁恭庙古会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进庙祭神者络绎不绝。1959年,村民将庙宇拆毁,院内百余石碑都被推到,只留一阁,即现在的鲁太师祠。清翰林院检讨冉觐祖在《鲁祠晴晖》一诗中写道:“庙貌俨千祀,行人纷拜趋。云霞灿画壁,香霭散金铺。老树扶疏影,巢禽次第呼。仲康(鲁恭字仲康)如可作,还以庇吾徒。”既描写了鲁恭庙的壮观景象,也表达了对鲁恭的深深缅怀之情。鲁公祠由中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于2007年首次发现,2012年中牟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鲁公祠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以德为治”典范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鲁公祠的存在,让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德治仁政”的价值观。德治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浓厚的尚德传统,并滋养了中华民族敦厚重德的性格。鲁公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强对鲁公祠的保护和传承。
对于鲁公祠的开发和保护,鲁姓委员会也在作出积极的努力,为促进鲁公祠的保护与利用积极建言献策。11日上午,举行了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金萍主持。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党支部书记鲁照建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优良红色家风”为主题向大会做党支部工作总结报告。
鲁照建在报告中讲到,中华传统家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姓氏文化委员会尤其注重家族家风的血脉传承。爱国、勤俭、孝亲、诚信、和谐等优秀家风文化,也一直在顽强地哺育着中华儿女,从未随着朝代更迭而中断。当然我们也意识到,家风传承需要与时俱进,既要继承传统美德,又要汲取现代成分。
鲁照建在报告中讲到,红色家风,既是共产党员个人家庭或家族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循的理想信念、优良作风。诸多革命先辈自青年时代起就将自身发展融汇于国家民族的复兴事业中,他们也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革命先锋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教育子女要成为不畏险阻、奋勇直前的勇士;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们又教育子女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时刻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这些家风思想都展现出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底色。作为姓氏文化委员会党支部的共产党员,我们更要将党的革命精神谱系融入到家族家风建设,积极传承优良的红色家风。
鲁照建在报告中讲到,红色家风吸纳了中华传统家风以及中华文化的精华,它可以影响到家族成员的道德操守、价值选择以及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我们要积极发挥红色家风集体认同功能,借助家风的正向警示作用约束家庭成员的失德违法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家族成员的向心力。
鲁照建在报告中最后说,同志们,虽然我们党支部成立时间不长,我们鲁氏家族也只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很小的部分,但相信只要我们用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色家风引领家族建设,并将家族建设汇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奋斗中,就必将赢取鲁氏家族的大发展和大辉煌!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讲话。他讲到,上一届鲁姓委员会在占盈会长的领导下,在学术研究、寻根联谊、扶贫济困、考察鲁姓遗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鲁姓文化事业的发展,为鲁姓委员会在今后的历史文化研究中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并希望《河南姓氏志▪鲁姓卷》能够在新一届鲁姓委员会的组织下,集思广益,做好《鲁姓卷》的编纂工作,为鲁姓后人留下一份系统详实,且学术性较强的姓氏文化资料。会上,由鲁金萍宣读鲁姓委员会第二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长等候选人名单。会议通过举手表决选举出:
会长:鲁占盈
副会长:鲁兴表、鲁建东、鲁广群、鲁松超、鲁金萍、鲁照建
秘书长:鲁金萍
理事:鲁斌、鲁殿华、鲁广涛、鲁根宽、鲁汉、鲁豪、鲁加勇、鲁世海、鲁文华、鲁兴无、鲁又铭、鲁玉进、鲁玉团、鲁占盈、鲁照宏、鲁照建、鲁照阳、鲁振坡、鲁智勇、鲁广群、鲁建东、鲁金萍、鲁松超、鲁兴表、鲁广明、鲁建明、鲁玉超、鲁双峰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为鲁姓委员会第二届会长鲁占盈颁发当选证书。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会长鲁占盈为鲁姓委员会第二届副会长颁发当选证书。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会长鲁占盈、党支部书记鲁照建为鲁姓委员会第二届理事颁发当选证书。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金萍为鲁家慧颁发任命证书。
会上,鲁姓委员会理事代表鲁根宽发言,他表示在新一届鲁姓委员会的领导下,鲁姓文化的发展将更加辉煌。鲁姓委员会理事代表鲁照宏发言。他说,身为理事会成员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在今后会更加努力地做好弘扬和发展鲁姓文化的使命,使鲁姓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鲁姓委员会理事代表鲁加勇发言,他希望鲁姓能够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尽快把鲁公祠修缮保护起来,并且要把鲁公的“德治”精神,进行深入的发掘和弘扬。鲁姓委员会理事代表鲁广明发言。他说,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鲁姓文化,不断深入发掘、传承鲁姓家族精神,弘扬鲁姓正能量,使鲁姓文化走向辉煌。鲁姓委员会副会长代表鲁兴表发言。他说,新一届理事会在占盈会长的带领下,将继续弘扬鲁姓文化,传承鲁姓精神,做好鲁姓家谱的续编工作和《河南姓氏志▪鲁姓卷》的编纂工作,为鲁姓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大的成就。
会上,新当选的新一届鲁姓委员会会长鲁占盈作工作报告。他说,回首2016年,一群鲁姓文化爱好者,一群志同道合的鲁姓亲人聚在了一起,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领导的精心指导下,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于2017年3月5日正式成立。
鲁占盈说,鲁姓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多次荣获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鲁建东、鲁照建、鲁兴表等先后荣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也被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领导评价为:鲁姓委员会是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团队;鲁姓委员会始终以姓氏文化研究为主导,在副会长鲁兴表、鲁广群的精心策划下,连续举办鲁姓文化年会、鲁姓文化发展论坛、家谱培训会等活动,从郑州辐射到了河南,从河南影响到了全国,来自全国各地的姓氏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齐聚郑州,话亲情、谋发展。新乡、开封、南阳、洛阳、周口、商丘、许昌、信阳、平顶山、驻马店……鲁姓委员会的身影穿梭于河南的各个角落,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帮助多支族人对上了谱、寻到了根,不仅助推了鲁姓文化的研究工作,最主要的是了却了各地宗亲寻根问祖的夙愿;寻到了根,就增加了亲情,有了更多的亲情,精神就更有力量。鲁占盈说,党支部的建立标志着委员会的党建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在鲁照建书记的精心策划下,先后邀请党史专家为党员同志讲党史、上党课、带领党员同志走进竹沟革命纪念馆等实地参观学习;在二十大召开期间组织党员同志积极观看大会新闻,发表观后感,各位党员纷纷表示,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必能推动强国梦、强军梦,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步入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鲁占盈说,自委员会成立以来,先后在开封、新乡、郑州、驻马店、信阳等地慰问孤寡老人、孤残儿童、贫困家庭等30余人次,让亲人们感受到了组织的力量和党的关怀,不断助力乡村振兴。关于鲁姓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构思和展望,鲁占盈在报告中说,规划将以郑州为中心点,向东打造鲁恭文化(鲁太师祠)建设,努力结合当地政府把鲁太师祠进行修缮,作为三异堂后人祭祖、拜谒的圣地;向西结合周公庙博物馆,不仅可以成为鲁氏后人瞻仰先祖、祭拜先祖的圣地,也可感受由周公一手建造的九朝古都洛阳,感受洛阳之美景,拜谒鲁姓之始祖;向南结合鲁山县委县政府,根据历史和现存资料,努力打造古鲁国文化苑,让鲁姓后人更深刻了解“鲁”字、“鲁”氏及最早的鲁国所在地鲁山。由此形成的网式线路图,不仅具有深厚的鲁姓文化探寻价值,更能够感受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继而更好的诠释和体现:根在中原、老家河南。鲁占盈说,鲁姓委员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我们将继续不断努力、勇往直前,虽然前方的路充满着坎坷与崎岖,但是有在座的各位,有全国160万的鲁姓族人作为后盾,我们必将在努力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绩,为后人留下更多宝贵的财富。我们乘着二十大的春风,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要早日实现:处处有亲情、处处有亲人、处处都有家的良好局面。随后,举行了《河南姓氏志▪鲁姓卷》编纂工作动员大会。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在《河南姓氏志▪鲁姓卷》编纂工作动员大会讲到,河南是中华姓氏的主要起源地,河南丰厚的姓氏文化资源,要求河南在姓氏文化研究中要有时代担当,把《河南姓氏志》编出来,留给后人是非常有意义的。在《鲁姓卷》的编纂中,石小生希望鲁姓委员会能够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鲁姓文化,从客观的角度来编写鲁姓历史,尊重事实,把鲁姓的历史渊源、文化精神,完整的呈现给读者。随后,鲁姓代表鲁兴表、鲁延太、鲁寅华、鲁加勇、鲁文华、鲁晓旭分别上台进行发言。鲁姓代表鲁寅华发言,并向鲁姓委员会捐赠《鲁氏宗谱》。在动员大会上,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在新一届鲁姓委员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深刻领会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相关文件精神,通力协作,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到《河南省姓氏志▪鲁姓卷》的编纂工作中,给后人留下一份具有权威性、学术性、科学性的鲁氏文献史籍。